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本地文化 > 《滇缅公路歌》及作者王锡光 2009-07-22

《滇缅公路歌》及作者王锡光 2009-07-22

关键词:《滇缅公路歌》及作者王锡光 2009-0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保山在线
  • 电 话:
  • 网 址:http://
  • 感谢 mindazhiji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1983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  修公路,大建树;凿山坡,就坦途,利济渡。裹粮携锄沧路边,那管老弱与女孺。龙永派工各一万,有如蚂蚁搬泰山;蛮烟瘴雨日复日,餐风饮露谁偷闲。总动员。追呼征逐荒园田,褴褛冻饿苦群黎,星月风尘度新年。一段推进又一段,死病相寻受颠连,飞砂走石轰石切,力已竭尽汗已干。民众力量真魁巍,前方流血后方汗。不是公路是血路,千万雄工中外赞。土方竣,铺填桥涵又紧张。可恨天公心不良,朝朝暮暮降沱滂。补倒塌,更难当,违误通车干军法,县令焦急一目茫;力竭声嘶呼民众,辛苦坚忍莫彷徨。非怪功令急如火,为国贤劳罔自伤。东洋倭祸已深入,封我港口占我疆。君不见,华中华东成焦土,牛马奴隶俎上肉。兵员补充战疆场,胜利必须武器强,武器强,还要交通畅。努力打开生命线,出海通达印度洋,国际同情支援我,军火输运畅通航,最后胜利确把握,驱逐强盗国土复,还我河山武穆志,坚定信念兴民族。

  这就是当年振奋人心的《滇缅公路纪念歌》,歌中重现了当年滇西人民在中华民族存亡的时刻,克服千难险阻修筑中华民族输血管——滇缅公路的真实场面,从县长到民工,“辛苦坚忍莫彷徨”,县长急瞎了眼,还“力竭声嘶呼民众”。表明了云南人民和全国人民一样,不愿当亡国奴,致力抗战的决心,修筑这条“血路”的历史。歌中内容是当年修筑滇缅公路的真实写照。许多人不知的是写《滇缅公路纪念歌》的作者就是那个为修路急瞎一只眼睛的龙陵县县长。他用格律诗、滇西民歌和家乡鹤庆调的手法创作了《滇缅公路纪念歌》,真实、生动记述了这段峥嵘的历史。

  滇缅公路是迄今云南投入人力最多的工程,1938年,在抢修滇缅公路的9个月里,云南20多万民工几乎完全靠手工劳动,不畏艰辛,日夜奋战,开挖土石方2200万方,建桥梁242座,涵洞1789道,用汗水和鲜血修通了下关至畹町全长547.8公里的滇缅公路西段(昆明至下关段原通公路),被称为世界筑路史的奇迹。修路过程中死于爆破、坠岩、坠江、疟疾等的民工达3000人,滇缅公路也是云南省有史以来民工死亡人数最多的工程,被称为“血路”。

  滇西汉、白、傣、彝、傈僳、景颇、阿昌等10多个民族参加修筑滇缅公路。云南是山歌的海洋,在那样艰苦的岁月里,各族修路民工以中华民族大业为重,以大无畏的精神出工修路,工地上每日山歌不断,深深感染了每一个人,时任龙陵县长的王锡光亲临工地,指挥修筑滇缅公路,并奋笔写下了《滇缅公路纪念歌》,用以鼓舞民工。

  王锡光(1900—1958),字国华,云南省鹤庆县人,毕业于东陆大学(今云南大学),出任云龙县石门盐场场长,继而考入云南省第一期县长训练班,结业后于1938至1939年任龙陵县县长,1939至1941年任永平县县长,后任云龙县县长、保安第二旅秘书,1949年12月参加云南起义,1951年西南革命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玉溪一中任教,1957年错划为右派,1958年因病去世。上世纪80年代得以平反。

  王锡光任龙陵县长期间,正值滇缅公路开工,1939年任永平县长后,又赶上因运输任务增加,拓宽滇缅公路,永平县境内78公里滇缅公路由3米拓宽为5.5米,可以说,王锡光见证了修筑滇缅公路的全过程。他任龙陵县长时抢修的滇缅公路西段是最艰难的地段,滇缅公路西段下设六个工程分区,龙陵县境涉及保龙、龙潞两个工程分区,负责修筑滇缅公路40多公里,平均每日出工7000人,共出工240万个,而当时龙陵全县总人口仅为66415人,出工人数达总人口的10%,几乎需征调全县一半的强劳力,任务十分艰巨。修路期间,龙陵县死亡和病残死亡民工达300多人,占民工总数的4.4%,最艰难的路段当时属瘴疬之区,地广人稀、疟疾猖獗的怒江两岸至松山(当时潞江坝属于龙陵县)地段,松山坡一带,悬崖绝壁,测量和施工期间死了大批民工和技术人员。

  王锡光任龙陵县长期间把修筑滇缅公路视为“最大的要政”来抓,当时滇西各地的另一要务是禁烟,曾有下属问他:“连禁烟的事,也得暂缓?”他坚决地回答:“抓到烟客,统统拉到筑路工地打炮眼”,为完成大垭口至松山段最难的工程时,他死守的工地上,一再摆出当时省政府十万火急寄来的一封鸡毛信和一副铁手铐,严肃地对潞江安抚司线光天及属官说:“若不能按时完成修路任务,就一起去跳怒江。”显示完成修路任务的决心。由于任务紧迫,他日夜操劳,四处督促,盛怒之下导致左眼突然失明,他的两个秘书也殉职于工地。

王锡光目睹了龙陵所属各族人民忍饥挨饿、不畏艰辛,用汗水、生命和鲜血修筑了这条中华民族的“抗战”生命运输线,受“群黎”的启迪和感染,他奋笔写下了《滇缅公路纪念歌》,用以鼓舞民众,以借以表述他作为一个炎黄子孙对祖国、对民族的拳拳报国之心。1939至1941年,在紧张的修路期间,他修订了《滇缅公路纪念歌》,并亲笔书写录刻于石碑,字迹端庄、丰润、娴熟、雄健,颇有羲之妙笔之风,可见其用心良苦,将命运融铸于修路(该碑现存于永平县文化局)。

  王锡光在指挥修筑滇缅公路时,有两个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。一是在上工地时,遇一巨蛇,吓倒摔伤了他的高姓贴身秘书,王锡光冲上前去,将毒蛇打死。二是一英国人全家从缅甸撤到中国,途经永平翻车,所带什物损失殆尽,王锡光仅用词典与其笔谈,弄清情况,妥善处理了事故。

  王锡光为人正直,以“耐烦”为座右铭。生活俭朴,粗茶淡饭,平素穿一件老式对襟汗衫,没有半点县太爷的派头,老伴去世较早,他一人拉扯4个儿女,儿女长大后全部走上革命道路,为国家做出了应有的贡献。
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010-61744288 传真:010-61744588 邮箱:union#ccoo.cn
地址: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-308 邮编: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='{"id":"10"}'>